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554
發表時間:2018-07-04 11:56

一、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御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和農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為植物生長提供機械支撐能力,并能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

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將被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我們特別應當采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溫室效應示意圖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于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藥品的分子歸于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于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于消失,甚至會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積的減少。

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污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于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于整個食物鏈中,并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癥,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里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于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饑餓的威脅。集中存在于魚肉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里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1%以上。


文章分類: 行業動態
分享到:
聯系我們

如想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請給我們發送電子郵件,同時也歡迎您致電我們公司,我們的客服人員將耐心為您解答!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朝陽路88號
020-86958131 020-86957018
: gzyikang@126.com
在線客服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聯系方式
客服熱線:020-86958131
郵箱:gzyikang@126.com
會員登錄
登錄
其他帳號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